端午节:江门各地粽子飘香
端午节,除了划龙舟,吃粽子也是过节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江门各地饮食文化不同,粽子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风味,五花肉蛋黄粽、豆沙粽、海味粽、腊味粽等,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新会,有一款“鸡子豆”粽,其口味、用料与其他地方的不尽相同,独具特色。新会区双水镇东凌村的“裹鸡子豆粽糍”发源于1938年,2023年入选新会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从小跟妈妈学习包粽手艺的张丽芳,是这个非遗项目的区级传承人。
“裹鸡子豆粽糍”新会区级非遗传承人张丽芳:“鸡子豆是我们本土生产,本身是红皮白肉,粉糯程度远胜于红豆、绿豆。我们裹粽糍时会首先将它泡软,然后再去皮,这样吃起来口感会好一点。”
张丽芳说,鸡子豆粽选用双水本土优质糯米,馅料挑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以及鸡子豆、绿豆、咸蛋黄等,还要放入一种叫“红蓝”的植物叶子,起到去腻提香的作用。在包粽子的时候,关键是要将米压实,包密粽叶,防止粽子在煮的过程中散开,也可以使粽子更加紧实,口感更好。
自5月以来,张丽芳和家人平均一天要包300多条粽子。张丽芳还将包粽子的视频分享到新媒体平台,参加本地的非遗项目展示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新会这种特色美食。
张丽芳:“这款鸡子豆粽很受欢迎。有不少本地客户购买,现在物流方便,(我们的)粽(销售)飞往各地。包括贵州、江西、江苏、云南、(广西)桂林等地。”
鹤山市的龙口牛肉声名远播,牛肉产业正成为带动龙口镇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端午节期间,该镇一家饭店依托牛产业推出的牛肉粽成了紧俏货。据饭店负责人介绍,牛肉粽选用上等的糯米和新鲜的牛肉为主要原料,牛肉搭配多种秘制调料腌制4小时以上,再经过多道工序精心制作,经过几个小时慢煮,出锅后的粽子,香飘四溢。
市民伍女士:“粽子我吃过很多种,但是牛肉粽子我还是第一次吃,糯米很有嚼劲,而且牛肉口感也特别好,一点都不油腻的,味道很不错。”
鹤山市龙口镇某饭店负责人温婉文:“我们的牛肉粽通过一年来的不断研发、改进,今年的订单量比去年增长了200%,不止是周边城市的消费者有购买,还销售到了重庆、湖南、湖北等地。”
在开平百合镇两龙村,坚持传统手工制作的粽子也是深受人们青睐的特色传统糕点之一。开平粽子通常有烧猪、咸蛋黄、叉烧、花生、瑶柱、虾米,还有必备的半肥瘦猪肉。开平粽子的传统包法是四角粽,首先取两片粽叶叶尖往内折成斗,依次加入糯米和各种馅料。
开平市百合镇两龙村研学基地负责人张小明:“是的,像这样多包一片上去,寓意步步高升。然后再加一些糯米下去,就可以加馅料了,糯米太多也不行。”
将粽叶折成角,捆上蓢古叶带,一条开平咸肉粽就完成了。经过柴火炉煮六小时,开平粽子就可以出锅。
开平台记者许倩影:“开平是著名侨乡,我相信到了每年端午节的时候,这一口开平粽的味道不仅是我,更是海内外所有开平人最想念的、记忆中的家乡的味道。”
张小明:“所以我希望包粽子这门手艺不仅停留在老一代,年轻人也要延续粽文化、讲好粽故事,把我们的开平粽子带出国门、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