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Qzone
微信

深读 | 解锁江门站的设计密码

南方+ 2020年10月30日

“江门站的规划建设,我们引入了站城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区别于过往孤岛式的站房建设。”近日,珠西交通枢纽江门站及市政配套工程总体设计负责人胡骏接受采访。他表示,整个江门站的主体站房架构与交通系统、服务配套的建设是一体的,并在两侧预留了综合服务中心的规划空间,以提升旅客的候车体验与乘车品质。

站城一体化、预留地铁建设条件……除了广为人知的“生命之树”造型,江门站还有诸多特色鲜明的设计,彰显侨乡文化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理念和长远眼光。现在,南方+为您一一揭秘。

以“生命之树”展示侨乡文化

“暗藏”碉楼、葵叶等设计元素

走近江门站,外观为钢网架结构,模拟“生命之树小鸟天堂”;内部可看到候车大厅的吊顶采用了树叶状天花穿孔铝板,呼应“生命之树”主题,同时利用密孔与疏孔的方式增加空间的层次感、以线条展示树叶经络。此外,站内商业夹层上方的面板搭配有葵叶和碉楼图案的印花,展示出江门独有的文化标记;商业夹层附近的自动扶梯尽头处,各设有一个碉楼牌坊装饰。  

江门站内看生命之树钢结构造型。杨兴乐 摄

“江门站的造型设计灵感来源于巴金笔下的‘小鸟天堂’,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将其打造成为‘生命之树’‘珠西明珠’。”胡骏表示,江门位处联通粤港澳大湾区与粤西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此举旨在展示江门独特的门户形象。


候车厅里的葵扇和碉楼元素。杨兴乐 摄

此外,“生命之树”的造型设计还寓意着江门作为中国侨都,展示了本土侨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江门籍海外华侨从落地,到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最后回国投身建设。

胡骏介绍,文化性的展示方面,除了外观造型结合了“生命之树”的理念,站房室内的吊顶树叶与天窗底下大面积的墙体部门都点缀了江门独有的文化符号,如碉楼、葵叶元素,让旅客更加深入地了解侨文化,勾起归国侨胞对家、对江门的回忆。

采用“站城一体化”设计理念

预计年底开始建设综合服务中心

据了解,江门站的站房主体面积为54500平方米、配套工程面积为17万平方米,两侧预留的综合服务中心共计3万平方米。在江门站的前期方案设计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交通模拟,以提升车辆通行的流畅度,不至于拥堵。

“站内,我们针对长途公交、小汽车、出租车以及人行交通进行了一个立体化、综合集中化的设计,让旅客能够便捷地进出站。”胡骏说,“基本上,旅客从车站的中心到其他任何交通设施的换乘距离不超过200米。”据了解,江门站内配套建设了34台电扶梯,方便乘客进行站台与站台之间的换乘。

走进生命之树造型,就是江门站的验票岗。杨兴乐 摄

另外,从地下到地上,江门站都设计了对外联结集散广场的通道,如两侧人行天桥、地下一层的通道等,扩大疏散面积。同时,高架落客平台与进站大厅连接处设置了一对“L”型雨棚,延伸至“生命之树”树冠之下。这样的理念还应用于所有的交通方式——长途客车、公交车、出租车上落客区各自设置在独立的室内,且均有“无雨”通道与进站大厅相连。

“整个江门站为什么叫做站城一体化呢?因为通过上述天桥地道等交通节点,它可以跟周边地带产生联结,并且带动周边商业办公等配套服务业的发展。”胡骏说。

据了解,江门站综合服务中心预计年底开始建设,预计投资约1.4亿元建设2层的商铺和3层的酒店。服务中心位于主体站房南北两侧配套设施高架平台之上,分南北两座建筑,开发规模约20000平方米。

胡骏还透露,江门站配套工程在地下第三层约18米深的地方预留了地铁的建设条件——采用了包络性设计,先把结构体预埋到了地下。

购票区的班车信息告示屏幕准备就绪。杨兴乐 摄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江门站配套工程总承包项目部副经理李占生补充介绍,江门站的配套工程主要是围绕站房,为旅客打造一个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共分为6大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地面的场站,包括长途汽车总站、公交车总站以及地面的集散广场;第二个是地下空间的开发,即地下停车场的建设,其中南边的可提供400个车位、北边的可提供830多个车位,包括充电桩车位;第三个板块为江门大道的主线下穿隧道与两侧辅道;第四个板块为预留地下轨道交通的主体结构建设;第五个板块为速运匝道系统,为乘客进出站提供立体交通出行方式;第六个板块为人行天桥。

【记者】黄烨倩

【图片】杨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