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工信部对48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进行技术检测,竟发现违规软件多达53款。
手机APP的种类繁多、功能丰富,为我们使用智能手机带来了诸多便利。但随着APP的层出不穷,一些违法犯罪分子也利用手机软件干起了非法勾当。近期,工信部对48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进行技术检测,竟发现违规软件多达53款。
这次检测发现有问题的违规软件包括小米应用商店的儿童演奏家、宝宝去哪儿;百度手机助手的音乐播放器下载、狂野飙车;360手机助手的哈佛剑桥公开课;应用宝的iphone桌面等53款应用软件。目前,这些不良软件已全部被责令下架。
被下架的恶意软件主要有三类:一是违规收集信息型软件,这类软件会掌握客户信息,一旦泄露,用户不仅可能遭受广告骚扰,同时,受到诈骗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第二类是恶意“吸费”类软件,这类软件会以私自发送扣费短信、拦截扣费提醒短信、自动下载付费程序等方式扣取用户费用;最后一类是捆绑软件型软件,捆绑软件有可能带来违规收集信息和恶意吸费等问题。
江门市公安局蓬江网警大队民警李警官建议,市民在下载软件前,首先要选择正规的下载渠道,不要点击没有明确安全来源的下载链接或二维码;其次,可以先去评论区看看下载过这款软件的用户反馈的信息。“还需要注意的是APP的大小,大部分的APP为了方便下载,大小一般不会超过1M。还有慎重安装声称是破解版的APP,谨慎开放手机的应用权限,安卓手机建议最好不要ROOT机(获取手机应用的最高权限)。”
尽管目前下载软件的途径多种多样,包括自带品牌应用商店、手机助手、下载站、软件园等等。但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市民对手机软件的下载还是比较谨慎。
市民张小姐说:“手机里有自带品牌的应用商店,我一般是在那里下载的。因为我觉得现在手机关联着很多东西,来源不明的那些软件还是最好不要下载。”
市民陈先生说:“我都会注意看它的捆绑下载软件,它会让你选择是否安装,我每次都不安装,我觉得安全肯定会受到影响。”
(江门台记者李子君 编辑王芬芳)